# 鳞癣治疗的中医智慧:从古籍验方到现代应用
在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中,鳞癣类皮肤病被归为"白疕"、"松皮癣"、"蛇皮癣"等范畴,其治疗经验积累已有千年历史。本文将从国学视角梳理中医对鳞癣的认识,整理历代医家验方,并以表格形式对比不同疗法的特点,为读者提供一份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应用的实用指南。
一、鳞癣的中医病因病机探微
中医理论认为,鳞癣类疾病(如银屑病、鱼鳞病等)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血热"、"风燥"、"湿热"等因素相关。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中描述:"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之白屑起。"明确指出此类疾病以皮肤脱屑为主要特征。现代中医将鳞癣的病因归纳为三个方面:
血热风燥:情志内伤,气机郁滞,郁久化火,心火亢盛;或饮食不节,过食辛辣腥发之品,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均可致热邪蕴结,复感风热邪气,内外合邪,蕴于血分,血热生风,风盛则燥,肌肤失养。
气血瘀滞:病久或反复发作,外邪壅滞肌肤,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脉阻塞,气血瘀滞,肌肤失养,皮损厚硬,难以消退。
3.湿热蕴积:素体脾虚湿盛,复感湿热之邪,内外湿邪相合,蕴积肌肤,与气血相搏,发于肌肤而见红斑、鳞屑,湿热俱盛则可见脓疱。
表1:鳞癣类型与中医辨证分型对照表
现代医学分类 | 中医病名 | 主要证型 | 临床表现 | 治疗原则 |
---|---|---|---|---|
寻常型银屑病 | 白疕、松皮癣 | 血热风燥型 | 皮疹鲜红,鳞屑多,瘙痒明显,新疹不断出现 | 清热凉血,祛风润燥 |
脓疱型银屑病 | 湿疕 | 湿热蕴毒型 | 皮肤潮红肿胀,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脓疱 | 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
红皮病型银屑病 | 疕风 | 火毒炽盛型 | 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大量脱屑 | 泻火解毒,凉血护阴 |
鱼鳞病 | 蛇皮癣 | 血虚风燥型 | 皮肤干燥粗糙,有鱼鳞状或蛇皮状脱屑 | 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
二、古籍中的鳞癣治疗验方辑录
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大量治疗鳞癣的方剂,体现了"辨证论治"、"内外结合"的治疗思想。以下精选数则具有代表性的方剂:
1. 消癣灭银汤(清代《青囊辑便》)
此方由河南省许昌市中医皮肤病研究所卢明仁医师根据古籍记载化裁而来,主治银屑病(牛皮癣)。方药组成为:蝉衣10g,僵虫9g,蜈蚣2条,全蝎10g(研末),凌霄花30g,蛇皮6g,美登木15g,防风9g,黄芩15g,苦参15g,丹参30g。每日煎服1剂。
方解:本方以清热凉血解毒的黄芩、凌霄花、美登木为主药,佐以丹参、防风、全蝎、蛇皮、苦参搜风止痒,以毒攻毒。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养血活血通络、祛风除湿止痒之功效。
随症加减:
血热毒盛者:加生槐花、白茅根、大青叶
血燥者:加当归、麦冬、天冬
脓疱者:加苍术、黄柏、银花
皮肤红肿者:加生贝母、水牛角、丹皮、栀子
2. 消风散加味(清代《外科证治全书》)
江苏省盐城卫生学校林汉芳医师运用此方治疗银屑病,疗效显著。基本方为:防风10g,蝉蜕10g,荆芥10g,胡麻仁15g,苍术10g,牛蒡子15g,当归20g,生地黄15g,木通5g,苦参15g,生石膏(先煎)30g,知母10g,牡丹皮10g,威灵仙15g,乌梢蛇20g,甘草10g。
方解: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透表;木通、苍术、苦参清热利湿;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牡丹皮清热凉血;当归、生地黄、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乌梢蛇、威灵仙祛风除湿;甘草调和诸药。
3. 蛇皮灵膏(清代《本草纲目》附方)
此方专门针对鱼鳞病(蛇皮癣),由孙步云医师整理古籍记载改良而成。方药组成:当归30g、姜黄60g、白及30g、生槐花25g、紫草10g、生甘草30g、轻粉和冰片各6g、蜂白蜡90g、黑芝麻油600g。
制法:先将前六种药浸于黑芝麻油中10天,熬至诸药枯黄,离火去渣滤清,待油微温时入轻粉、冰片,最后加入蜂白蜡调膏备用。外擦,每日早晚各一次。
疗效:治疗84例,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8.8%,远期疗效总有效率为96%。
表2:古籍鳞癣验方比较表
方剂名称 | 来源 | 主治 | 主要药物 | 用法 | 特点 |
---|---|---|---|---|---|
消癣灭银汤 | 《青囊辑便》 | 银屑病 | 蝉衣、全蝎、凌霄花、蛇皮 | 内服 | 以毒攻毒,搜风止痒 |
消风散加味 | 《外科证治全书》 | 银屑病 | 防风、当归、生地黄、乌梢蛇 | 内服 |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
蛇皮灵膏 | 《本草纲目》附方 | 鱼鳞病 | 当归、姜黄、白及、蜂白蜡 | 外用 | 养血润肤,消鳞抗裂 |
子油熏洗方 | 《急救广生集》 | 多种癣症 | 大枫子、地肤子、蓖麻子 | 熏洗 | 润肤软坚,杀虫止痒 |
柏叶洗方 | 《医宗金鉴》 | 干燥型鳞癣 | 侧柏叶、苏叶、蒺藜秧 | 外洗 | 清热除湿,润肤止痒 |
三、中医外治法的独特优势
中医治疗鳞癣讲究"内外兼治",外治法通过皮肤直接给药,具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的特点。根据古籍记载和现代临床实践,以下几种外治法尤为常用:
1. 熏洗法
清代《急救广生集》记载的"子油熏洗方":大枫子、地肤子、蓖麻子、蛇床子、祁艾各30g,苏子、苦杏仁各15g,银杏、苦参各12g。共碾粗粉,用较厚草纸卷药末成纸卷,燃烟熏皮损处,每日1-2次,每次半小时。
现代改良方"治癣2号洗剂":苦参60g,生百部30g,艾叶20g,白藓皮20g,土槿皮20g,透骨草30g,蛇床子30g,小苏打粉20g,加水1500ml煎煮后外洗。治疗45例慢性体癣、股癣患者,总有效率95%。
2. 膏剂外涂
"蛇皮灵膏"(见前文)是治疗鱼鳞病的经典外用方。现代临床报道的"克癣鳞油膏":当归、白及、生槐米、生甘草、威灵仙各30g,姜黄60g,紫草20g,蛇蜕、蜂房、麻黄、轻粉、冰片各10g,尿素粉、水杨酸、白蜡各100g,黑芝麻油1000g。外涂治疗鱼鳞病200例,总有效率97.5%。
3. 药浴法
国医大师赵炳南传承的"侧柏水剂":侧柏叶75g,苦参50g,楮实子50g,大皂角100g,透骨草100g。煎煮后洗浴,每次30分钟,适用于银屑病慢性斑块型。
"透骨草水剂":透骨草25g,生侧柏叶25g,大皂角15g,白矾15g。加入硼砂15g、碳酸氢钠25g溶解后洗头,专治头皮银屑病。
四、饮食调养与生活禁忌
中医强调"药食同源",治疗鳞癣需注意饮食禁忌与调养。根据古籍记载和现代名医经验,鳞癣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饮食宜忌:
宜食:绿豆、黑芝麻、山药、百合等清热润燥之品。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学院赵霖教授推荐绿豆汤内服外洗治疗牛皮癣,认为"绿豆治疗牛皮癣真是好"。
忌口:酒、冷饮、辣椒、西瓜、黄瓜等生冷辛辣之物。赵霖教授特别强调"忌口:酒,冷饮,辣椒,西瓜,黄瓜,熬夜(最好11点前入睡)"。
生活调摄:
避免过度洗浴,水温不宜过高
选择纯棉宽松衣物,减少皮肤摩擦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阴
调节情志,避免精神紧张
经典食疗方:
五谷豆粥:绿豆、红豆、黑豆、白云豆、小米、枣、莲子各一份,薏米两份,大片的黄芪2-3片,枸杞子30粒。此方由赵霖教授推荐,具有健脾养肺之效。
苍术蜂蜜膏:苍术、鸡血藤各1000g,苡仁、当归各500g。熬膏后加蜂蜜500g,每次内服40ml,治疗鱼鳞病60例,总有效率88.3%。
五、现代应用注意事项
在应用古籍验方治疗鳞癣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辨证施治:中医讲究"同病异治",需根据个体体质和证型选择合适方药。如血热型银屑病宜用清热凉血方,而血虚风燥型鱼鳞病则需养血润燥。
药物安全:部分古籍方中含有轻粉、全蝎等有毒药物,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严格控制剂量。如"蛇皮灵膏"中的轻粉、冰片需谨慎使用。
疗程足够:鳞癣为慢性病,治疗需持之以恒。如"蛇皮灵膏"需连续使用20天为一疗程,配合内服当归饮子100剂。
中西医结合:严重病例可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如配合光疗或现代药物,但需避免滥用激素。
体质调理:鳞癣复发与体质相关,症状缓解后仍需继续调理。赵霖教授建议牛皮癣患者"早餐以养脾的食物为主:豆浆或小米粥,加两个煮鸡蛋"。
结语
中医古籍中关于鳞癣治疗的记载丰富而系统,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从内服方药到外治疗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这些历经千百年验证的经验,至今仍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通过合理应用这些传统智慧,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我们能够为鳞癣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所载方药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尤其是一些含有毒性药物的方剂,切勿自行尝试。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疾病不同证型用药迥异,患者应寻求正规中医机构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