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周公解梦 >> 鳞癣是什么病

鳞癣是什么病

周公解梦 33
鳞癣是什么病

# 鳞癣之疾与国学医道:从《黄帝内经》到现代中医的辨证论治

鳞癣,古称"白疕"、"蛇皮癣",是一种以皮肤干燥、粗糙并伴有鳞屑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皮肤病。本文将从国学视角探讨鳞癣的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分型、经典治疗方案及养生调护之道,并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展现传统医学对这一顽疾的独特见解。

一、鳞癣在国学医典中的记载与认识

鳞癣在中医典籍中早有记载,名称各异。《诸病源候论》称之为"干癣",《医宗金鉴》则记载:"白疕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痒多不快,固有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明确指出血燥风盛是其主要病机。明代《外科正宗》描述:"肌肤甲错,形如蛇皮,或白或灰,层层脱屑。"与今之鱼鳞病(鱼鳞癣)症状高度吻合。

《黄帝内经》中"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灵枢·五邪》)的论述,为后世从肺论治皮肤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肺主皮毛,肺阴不足则皮肤失润;脾主肌肉,脾虚则湿浊内生;肝藏血,肝血虚则生风燥;肾主水,肾阴亏则燥热内生——这种整体观念正是国学医学精髓所在。

二、鳞癣的病因病机与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中医理论,鳞癣的发病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包括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侵袭;内因则涉及血热、血燥、血瘀及脏腑功能失调。现代中医将银屑病(牛皮癣)的病因病机归纳为以下方面:

辨证分型临床表现舌脉特征病理机制对应西医分期
血热证新疹不断,色红,鳞屑多,瘙痒明显舌红苔黄,脉弦数热毒蕴结血分,发于肌表进行期银屑病
血燥证皮损稳定,干燥脱屑,基底淡红舌淡少津,脉细阴血不足,肌肤失养静止期银屑病
血瘀证皮损肥厚,色暗红,鳞屑紧固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气血瘀滞,经络阻塞顽固性斑块型
湿热证皮损潮红,鳞屑粘腻,或有渗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脾失健运,湿热蕴蒸反向型银屑病
冲任不调女性经前加重,伴有月经不调舌淡红,脉弦细肝肾不足,阴阳失调激素相关型

表:鳞癣(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表现对照表

值得注意的是,鱼鳞病(鱼鳞癣)作为一种遗传性角化障碍疾病,中医认为多属"先天禀赋不足",与肾精亏虚密切相关,表现为自幼皮肤干燥、呈鱼鳞状脱屑,冬重夏轻。

三、经典方剂与国学治疗智慧

国学医学宝库中积累了丰富的鳞癣治疗经验,形成了内外兼治标本兼顾的治疗体系。赵炳南老中医创立的"土槐饮"(土茯苓、槐花、甘草)为基础方的加减治疗方案,临床有效率达87.5%。该方结合"凉血活血汤"化裁,组成如下:

主方:土茯苓20g,槐花20g,紫草15g,茜草15g,大青叶30g,板蓝根30g

辅药:丹参30g,生地20g,丹皮15g,赤芍10g

佐使:白鲜皮30g,地肤子20g,苦参15g,刺蒺藜15g

根据病情分期灵活调整:

进行期加水牛角、黄连解毒汤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静止期加三棱、莪术活血破瘀

消退期加鸡血藤养血通络

另一古方"癣清散"则体现了"内病外治"的国学智慧,通过皮肤渗透给药,达到"驱外邪、化瘀血、清血热、润血燥"的综合效果。该方源自《外科正宗》外治理论,融合了以下治疗原则:

活血化瘀以改善微循环(如丹参、当归)

清热解毒以抑制炎症(如黄柏、白鲜皮)

养血润燥以修复屏障(如胡麻仁、生地)

祛风止痒以缓解症状(如地肤子、苦参)

四、养生调护与预防复发之道

国学医学强调"治未病"思想,对于鳞癣这类慢性复发性疾病,日常调护尤为重要。《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提示我们,增强体质是预防复发的根本。

饮食调养方面:

宜食:百合、银耳、山药、薏苡仁等健脾润肺之品

忌食:辛辣刺激、海鲜发物等助热生风之物

情志调节方面:

《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保持情绪平和

七情过极可致气血逆乱,临床常见情绪紧张后病情加重

皮肤护理要点:

冬季加强保湿,选用天然润肤剂(如麻油、杏仁油)

沐浴水温适宜,避免碱性洗涤剂刺激

衣着宜选纯棉透气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五、国学启示与现代医学的融合

鳞癣的治疗历程充分展现了国学医学"辨证论治"、"因人制宜"的灵活思维。现代研究发现,中医凉血活血药物能调节银屑病患者Th1/Th2细胞平衡,抑制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健脾祛湿药可改善肠道微生态,这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不谋而合。

《周易》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治疗鳞癣既要清热凉血治其标,又要养血润燥固其本;既要局部外治缓解症状,又要整体调理改善体质——这种对立统一的治疗观正是国学思维在医学中的完美体现。

结语

从"白疕"到"银屑病",从"蛇皮癣"到"鱼鳞病",古今医家对鳞癣的认识不断深化。国学医学宝库中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丰富方药,为这一顽固性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独特视角。在传承经典的同时,我们更应发扬"融会古今"、"衷中参西"的创新精神,让传统医学智慧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焕发新的光彩。

正如《论语》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研究国学医学,不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协助本站SEO优化一下,谢谢!
关键词不能为空
同类推荐